一般而论,学问与创作颇难兼顾,盖二者之规律有所不同。如竹垞者,不惟诗词俱佳,且于学术亦造诣过人,实乃凤毛麟角。更奇者,其性情超逸,风流倜傥,不拘一格,坦率可爱。竹垞有一首长句《风怀二百韵》,叙诉其与妻妹冯三娘的情事,真挚动情,缠绵悱恻,读之令人不胜欷歔。至晚年修订自集,竹垞亦不忍删去,可见其心有戚戚,情真意切之程度。奈此诗长而不便,故于此不提。兹选一首《眼儿媚》,亦为妻妹而作,以飨诸位: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几抛人远,忽近人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既是“那年”,说明填此词时,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矣,奈何那时那人,那窗那月依旧于心底荡漾而挥之不去,那一片朦胧的月光下,那精致的小轩窗畔,那月一般的小佳人,那一番叫人回味不已的喁喁私语,即便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又怎能忘怀?最是那娇羞的红颜,欲走还留,半推半就的娇嗔,令人魂牵梦萦,沉迷其中。
但终究阴差阳错,使君有夫,即便小姨多情,妻妹有意,奈何天不留人,风雨不测,佳人才子,终归梦幻一场。风萧萧兮江水寒,桨声催送渡头船。欸乃一声,佳人归去,两岸猿啼,一江瑟瑟,残阳似血,暮色如围。止留得这边厢孤家寡人,形影相吊,魂不守舍,好不恓惶,坐也不是,立也不是,更深夜静亦辗转反侧,不得入眠。
词里的“明月”一句,语义三关,一谓残月之夜,二谓事未圆满,三谓佳人年少。
咦,莫非这“三娘”之名,暗含谶语乎?依时下之语,有第三者插足劈腿之嫌矣。不过话说回来,亦不失风花雪月,佳话一段,毕竟与类似竹垞这般才子劈腿,不是单凭有几分姿色就可逢此好事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