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云:小别胜新婚,是说相爱之人如能长相厮守形影不离,固是遂愿,如同冰箱里的食物,想吃则吃,想放则放,既无放坏之虞,又有随取之便;但如果一方稍加别处,短时分离一下,也未尝不是好事,心理学谓之情感饥渴是也,亦如同食馔,俗谚饺子好吃也不能天天吃,又曰出行饺子团圆面,即是说,惟出行或节日,那饺子的美味与久违的味蕾才能久旱逢雨,梨花着露,一唱一和,逢迎相得。
顺治十五年(1658),距“扬州十日”已十三年,江左大部已为清军占据。为避兵燹,朱竹垞随妇翁从湖州归安的冯村迁徙至嘉兴梅里。竹垞时年29岁,他以娴熟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这次很特殊的迁徙途中经历:
一箱书卷,一盘茶磨,移住早梅花下。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
月弦新直,霜花乍紧,兰桨中流徐打。寒威不到小篷窗,渐坐近、越罗裙衩。
---------《鹊桥仙· 十一月八日》
一介书生搬家,书囊自然是少不了,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嘛;其次还多少有些名士范儿,所以一盘茶磨亦断不可少。欲向何处?答曰早梅花下,通俗一些就是每年里梅花最早盛开的地方,简称梅里,即现在的旅游胜地王店。
梅里其名,非常富于诗意,据史志记载,跟一个叫王逵的人有关。此人是后晋时的一位落魄官员,后来干脆辞职了事,隐居到一条叫梅溪的水边,此处乃一山水佳境,风景秀丽的去处。落脚后,因为酷爱梅花,于是不断走访各地,寻找各种新奇梅花品种,一旦有所获,立即斥资购买。由于年年种植梅树,梅溪两边很快梅树成林,绵延百亩,蔚为奇观。晚年的王逵常常与好友或与家人一起在梅溪边吟诗、梅林里踏青,真是不亦乐乎。后来人们就干脆称之为梅里。
如果说即将到达梅里 给竹垞带来些诗思灵感的话,那妻妹的不期而至,便促成了这首词。为了记住这个令人逸兴遄飞的日子,竹垞特地在词牌名后注上时间:十一月八日。
这时的妻妹,已是罗敷有夫,“天孙已嫁经年”,得知娘家要迁移,便急急忙忙赶了回来,然而紧赶慢赶,还是迟了,装满家什的船只就要出发了。作为娘家人的竹垞也原本估摸着妻妹要归省的,然而没料到的是,即将起锚,心上人却迟迟不见踪影,心里便不免有些忐忑和失落。或许世上的好事都是这样,总是在你快要失去希望之时,忽然间惊喜就来了:如果说曲曲折折的梅溪两岸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那妻妹毫无疑问就是打画里走出来的美人。
十一月的天气,已是深秋,傍晚的弦月已经升起,岸上的寒霜也渐渐褪去了夏日的繁华和绿肥红瘦,兰桨徐打,仿佛琵琶线上的轻拢慢捻,一转秋波。而此刻的竹垞,分明没有感受到一丝丝的霜寒风冷,因为他身傍着一位身着罗绮,环髻玉钗的越地女子------通电之后,电能很快转换为源源不断的热能-------她的名字叫冯寿常,字静志,就是他魂牵梦萦的小妻妹,是他一生的解语花,开心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