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作书,各有特点,譬如草书,或笔走龙蛇,兔起鹘落,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荡气回肠;或佳人踏春,姗姗而来,回风流雪,曳雾带云,给人以徙倚彷徨的美感。赋诗填词想必也如此罢,有人灵感袭来,挥毫即成,如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但另外一些词人骚客则正好相反,有了点创作冲动之后,接下来就是苦思冥想,斟词酌句,所谓“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就指这样一种情形。从词风看,词人李清照大约是属于后一种。
念奴娇 春情 (宋)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之一。因版本不同词的标题略有差异,或作“春情”,或作“春思”,或作“春恨”。全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及人物的心情,表达了深沉的离情别绪。
清照夫妇在青州居住了十年之久,生活充实而富有情趣。二人在“归来堂”中猜书、斗茶,花前月下夫妇相从赋诗,共治金石之学,人称赵、李“夫妇擅朋友之胜”,所指主要是这段光景。此后,赵明诚重返仕途,李清照一度独处青州乡下。据考证,这首词即作于此时,与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基本同时,此时的李清照不过二十余岁。
词的大意是:自打夫君别后,小小庭院便显得寂寥萧条起来。非斯人,吾与谁携?又兼斜风细雨,云霾低垂,便只能合门闭户,郁郁闷闷打发这单调的时日了。本来呢,时近寒食,芳草萋萋,花红柳绿,正是花丛流连,柳堤盘桓的时候,不料想却遇上这样恼煞人的阴雨天气。罢了,那就趁这功夫将前日的半阕词完成了吧,拣了这劳什子生僻险韵果然是自讨苦吃。再三推敲斟酌,字句总是不如意,那就索性饮一杯扶头酒吧。此酒果然性烈,三杯两盏,便醉意朦胧,不知身在何处,难怪杜牧《醉题五绝》诗曾言: “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贺铸《南乡子》也说:“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待到醒来之时,天哪,神志清也清,词也成了,莫非真有所谓的神来之笔?只可惜,身边没那个人,好词好句,给谁看呢?飘渺征鸿呀,能否捎上这笺词,给远方的他?让他看看这一纸的寂寞情怀。
正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几日来的倒春寒让人心情凄清,细雨霏霏,斜风丝丝,徒添一份莫名的惆怅。那就落下窗帷,把这恼人的天气隔离在室外的天地里吧。一觉醒来,被中冷冷,四肢瑟瑟,熏炉里的香兽早就烧息了。适才于梦中,那执子之手的情景多让人留恋呀,可惜只在梦中,一醒来,就得忍受这无边的孤独和愁绪了。想夫君在身边的那些年,寒食临近,雨后初晴,晶莹清澈的露珠儿在树叶上、花心里、草尖上聚集着,滚动着。桐花也爆出了清幽幽,白里泛紫的蓇葖,令人无限欣喜,游兴骤来。懒洋洋除去窗帷,日头已经很高了,哎,看来终于盼到一个可以尽情赏春游玩的好日子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