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记事起,母亲在村里的人缘一直不错。虽然文化水平仅止于识得几百个只而已,但无数的故事和笑话却可以从母亲嘴里源源不断讲述出来且绘声绘色,曲折离奇,极其生动。当年生产队劳动时,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愿意挨着母亲,欢声笑语不时地从环绕在母亲身边的那拨人那里传出,进而回荡在田野里,劳动的疲累不知不觉也被带走。母亲独居老宅后,又招引了一大拨的老太太前来说话解闷,有时也打打牌,输赢以钢镚儿计。有的老太太比母亲大了一大截,腰猫得如拉满的弓,走起来巍巍颤颤,非常吃力,但还是不辞辛苦此老远处来到我家的老宅。我回去时,无数次送过这些老人们回家,因为看上去实在担心,万一老人在回家时跌一跤,那就麻烦了,咱也多少有些间接责任是不?去年母亲搬到大哥那里居住,很快由于左邻右舍的老太太们亲热得像老姐妹一样。前些天我带母亲从大哥家离开时,那些老姐妹还专门来送别。
幼时的我断不了跟着母亲去姥姥家,因为有母亲带着,总也不记路。记得大概五六岁时,母亲让我单独前往姥姥家送一个什么东西。但独自个怕是弄不清路径呀,于是让母亲再三指引说明。在彼时我的眼里,母亲于天下之路那是无所不知的。离开家时,我问母亲:万一真找不见路了,可以从田野里经过吗?母亲答:当然可以,只是有井的话别到井口上玩就是了。-------倘站在高处,两个村落是可以相互望见的。
想想现在的父母大约万万不敢让一个幼小的孩子单独前去另一个村落的,连近在咫尺的幼儿园也得亲自护送。想来不禁恍如隔世。
而现在的母亲几乎就是一个路盲。我预备了两个纸片,上面写道:“尊敬的路人:如果眼前这位老人需要帮助的话,请帮忙拨打一下以下电话:138********或188********,不胜感谢。” 为防止丢失,母亲的两个口袋里各装一个,告诉她:如果真找不见路了,那就找一个看上去面相慈善的人而后把纸片掏给对方。没想到次日上午正忙碌公事,“报警”电话还真来了。问明了所在方位地点后,我赶忙过去,只见母亲坐在一个补车胎的摊位旁边,看上去并不着急。
其实母亲“失踪”的地方离家也就二三百米,我带她也刚刚经过不久;但母亲还是给迷失了。母亲,真是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