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七夕本是专属女孩子的节日,又称为“乞巧节”、“女儿节”等等。不过,现在有一种趋向,那就是甭管它原先是什么节日,统统都是男女约会的借口。元宵,端午就不用说了,就连清明节中元节也不例外。清明节不是又叫踏青节,而踏青不就是玩儿嘛,你要不来,小女子我就跟别的小伙一块去了。中元节的理由更充分——晚上独自一人呆着害怕呀。
今人为这点花花心思暗自得意,岂不知这点小把戏早就是古人玩腻了花招。
元代作者乔吉有一首《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大意为:无须用崔徽的画图去增添美色,因为你本就貌若天仙,是的,春雨般柔弱,彩云般娇媚,碧水般秀美,青山般明丽,端的普天之下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筷子头一样小的歌唇,葱枝一样纤纤细手,好一个娇艳的美人,可真是我的心中至爱。在酒肆里,你既是女主人,又是侍者,还是歌者,端送酒水饭菜时,你动作娴熟,宛似舞蹈,盘盏里的水一滴也不曾洒出,春妆整整齐齐水洒不着。穿行于熙熙攘攘的顾客群里,按说很狼狈,可你依然风情优雅,亭亭玉立。然而白天的旖旎代替不了夜晚的寂寞。从浅醉中刚刚醒来,孤单单没有人相伴,深夜里凉意袭来,愁望天上牛郎织女双星,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凄凉。 你就像杜甫笔下在垆边卖酒的黄四娘,一片青旗迎风飘展,一曲清歌玉润珠圆。纯洁晶莹如清露,娴雅悠闲如行云。本就妩媚可人,再加上华丽的装饰和精心的梳洗打扮,怎么能不让人瞩目动心?于是忍不住撩逗一下,探探口风,果然你一点不生气,反倒很受用,嬉笑的样子益发令人陶醉。佯装醉酒,笑问谁扶?动情处,你甚至过来摸摸我的胡须。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虽说是创作,可艺术作品不是源于生活嘛。看得出来,作者与其笔下的这位歌者关系及其密切。一般说,在古代,像乔吉这样的文人在勾栏酒肆里都很受欢迎,歌者以得到文人雅士们的作品为荣,类似于今天某歌星名气大了,就有作词作曲者主动为之创作适合其风格的作品一样。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句,说明该歌者还开了一档酒肆。
既然是酒肆,那作者往常当然也可以来。不过往常是往常,今晚可不一样,因为是七夕,这是一个单身女子最容易暗香浮动,春心摇荡的时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