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比赛里,“乌龙球”或“自摆乌龙”通常指球员一不留神将球打进自家球门。渐渐,“乌龙”又延伸到报道失实、资料错误、播音口误等错漏上,如果错得离谱,那就是个“大乌龙”。有人说,“乌龙”一词源于英语“own goal”,可二者的发音差别也太大了点吧。
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乌龙”。当然,跟蹴鞠之类的球类运动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条黑狗或黑狗的统称。
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载:“会稽人张然,滞役,经年不归。妇与奴私通,然养一狗,名曰乌龙。后然归,奴惧事觉,欲谋杀然,狗注睛视奴,奴方兴手,乌龙荡奴。奴失刀仗,然取刀杀奴。大意是说,晋朝时,会稽人张然家里养了一条名叫“乌龙”的黑狗——此狗全身毛色发黑。“乌龙”对主人忠心耿耿,看家护院很是称职。张然因到外地服役,一年多时间没有回家。其妻耐不住寂寞,便与家中的仆人私通。后来张然回到家中,那仆人看张然“碍眼”,况且张然也逐渐发觉仆人和自己妻子的关系不太正常,仆人很担心欺主事泄露,便与张妻合谋想害死张然。某日,趁张然酒后熟睡之机,那仆人持刀进入卧室欲行刺。岂料,“乌龙”突然闯了进来,蹲在张然的床榻旁,虎视眈眈地盯着仆人。仆人刚欲举刀行凶,一直暗中监视仆人的“乌龙”一声狂吠,并旋风一样扑上去,一通狂咬。被惊醒的张然目睹人犬相搏的情景,心中已明白怎么回事了。于是,他怒气冲冲地捡起仆人扔在地上的刀,将仆人杀死。
这么说来,“黑龙”于张然真是一个好“狗腿子”,而于女主人即张妻来讲,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事情坏在一只与之朝夕相伴的狗上,也算内部生变吧,真是防不胜防。大概,这就是“乌龙”被借用为“自破其门”的缘故吧。也就是说,第一个把“own goal”翻译为“乌龙”的人,堪称高手。
除了上面这则故事外,“乌龙”还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歌里,如白居易诗:“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李商隐诗:“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看得出来,此“乌龙”有幸走进大诗人的诗篇里,就因了一个字——“乌”,也就是黑不溜秋,否则跟“锦茵”,“青鸟”就对不上了。当然,此处的“乌龙”跟人妻出轨,红杏出墙之类就毫无关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