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人登陆网易博客都从哪,本人呢习惯借道网易信箱。昨逢星期日,照例打开电脑,进入网易邮箱,“xxx,辛苦一周,吃顿大餐犒劳一下自己”一行字立刻出现于页面显眼处。大约自三年前开始吧,网易不知从哪知道了本人的真实名字,打此后,这条不时变换内容的问候语开头,便冠上了微名。对方大概觉得,我开口直称尊姓大名,该感觉出我的一份真诚和亲切来了吧。问题是,你是个人吗?更别说一面之缘了,你是一家商业公司呀,所谓市场化运作以一字而蔽之,那就是“钱”,更何况眼下这个个人私密满天飞的环境,那我这厢,除了心有戚戚,担心自己在对方面前业已裸身以外,还有其他感觉吗?
打住,因为本小文想聊的话题不是这个,而仅只是与上述问候语里的“犒劳”一词相关。在此前的很多年里,本人把其中的那个“犒”都念别了,直接读为gao,意思呢没问题没误会,以文字出现时也能准确使用,就是读音时老犯错——当然,现在早已更正过来了。
说来也不怕人笑话,自己老读错的汉字远不止这一个,而是很多,时不时老出此洋相呀(其中不少是音调拿捏不准),足见频率之高。哈,真是丢人现眼,何况还是个老师。老师干嘛吃的?就是解惑答疑(传道授业有点不敢当),指正别人读写错误的嘛,这可真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毁人不倦哪。
坦白说,本人在讲台上的确不止一次出现过读别字的丢丑现象。
粗略回想了一下,自己曾经读错的词语还有:汆(应读cuān,下同)丸子,拾掇(duo,轻声),眼睑 (jiǎn),靓(jìng)妆 ,并行不悖(bèi),嘈杂(cáo ),隽(juàn)永等等,多得很。跟“犒劳”一样,理解,使用都没问题,就是读不准。当然也不是全都在课堂上读错,但心里没谱呀。
意识到破绽,那就叮嘱自己须格外注意。如今,当然已好了许多。但不敢保证还有多少自己未曾发现。连察觉都没有,那就谈不上改正了。
网络里也不时见到明星读错字的报道,如,伊能静读错“羽扇纶巾”,陈道明读错“否极泰来”“不谙世事”“恃才傲物”“遁世避祸”等等,主持人出身的李湘甚至把“棘手”读成“辣手”。
本人半百之多,打工作以来遇到的领导多多,大会上的“长”字号人物也常常出些“口误”。当然喽,为尊者讳,在此就不例举了。
自家熟稔不过的语言文字呀,自小就在此氛围里耳闻目染,怎么还会出现如此的讹误呢?
原因之一是,汉语固然博大精深,但普天之下,嘛东西一旦庞大繁杂,便难免出现疵漏。“疵漏”这词儿难听,说好听点就是特立独行与普遍规律以外的玩意儿。汉语读音的最明显一个规律就是“识字不识字,先看半个字”,可有的愣是不睬你这规律,像“羽扇纶巾”的“纶”,“犒劳”的“犒”,古词里“袜刬金钗溜”的“刬”(在此是滑落之意,读chǎn),“玉簟”(光滑如玉的竹席)的“簟”读diàn,“鳜鱼”的“鳜”读guì等等,倘然问,为什么要这样读?连文字学家都回答不来。再问,也只能答古人就这么读的。
信佛者都知道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虽只六字,读来却不那么容易: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传扬佛法者大概也知道这六字经经常被人读错,便制定了一个补救方法:每次念错佛经后,诵持"补阙真言"三遍,就可以补救念错的部分。真言如下:“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天,比起那六字不是更难读准了嘛,哈,还叫人活不?
原因之二是,今人读书与过去不同,譬如古代孩子上学叫念书,强调大声朗诵和背诵,如此一来,学生读错,老师很容易发现。现在的小学,很少这样读了,背诵也少多了。在加之为师者的方言土语以及水平所限,那就麻烦了,且这种打一开始就错的错极难纠正,先入为主嘛,跟古代打仗一样,谁先来谁就抢占了有利阵地,后来者要想抢夺,难乎其难。哈,本人差不多就是此类受害者之一。
当然了,念错字也不是什么大事,伟大如毛爷爷,尚有过多错现象呢,解放后毛回到湖南看湘剧,看罢后接见演员,一演员叫“左大玢(bin)”,毛却读成了fen。当时还是个孩子的左大玢立马指谬:国家zhu席呢你还是,连字也念错。文革时,有位老先生,指出了毛选里的许多错别字,结果呢不用问,被打成了反革命,遭接连批斗后一命呜呼。
不过话说回来,出口就别字究竟也不是什么光彩事情,还是稍加注意点,改正为妙。
评论